close

補DSCF1044

自古以來,一座古典與美麗並存的古城,在這車水馬龍熙熙攘攘的城市中,一定要有蜿蜒潺流的水圳貫穿其中,將城市之中的美景倒映於河流上,形成人與自然相和諧、道路與河流相媲美、文化與生態相映襯的畫面,無不使民眾用腳步丈量美景,用眼睛看見光影錯落的鳳山新市容。

舊名為埤頭的鳳山,從明鄭時期以來,已有三百多年歷史,騎著單車在鳳山漫遊行走隨著水岸綠帶公共空間的改造,認識一處又一處多元的新市容,也讓人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在水岸得到心靈的洗禮。或搭乘堪稱藝術的高雄捷運橘線,由衛武營站開始串起一棟棟已逐漸被世人淡忘的老建築,聆聽耆老們講述一段鮮為人知的過往,永留於自己心底。

 

主DSC03470

清朝時台灣三大古圳之一的曹公圳,是鳳山知縣曹謹於道光十八年開鑿完成,也因此曹公圳和鳳山市息息相關。自清朝以來,曹公圳的灌溉工程北至蓮池潭灌溉系統,連結高雄市的洲仔和金獅湖等大型埤塘,將大高雄地區欠收的農田轉為肥沃良田,豐富沿岸居民的物質文化與精神生活,而孩子們忽低忽高的嬉鬧聲更在午後的自行車道上譜出和諧的樂章。

 

DSC03405

DSC03426
藉由鳳山溪整治工程而重生的支流曹公圳,係利用運用砌石護岸的生態工法,使水質獲得改善,沿線串連綠地、公園和自行車步道,形成一個網狀的生態系統。

 

主DSC03440

走出鳳山火車站,站前經過綠美化的廣場是通往曹公圳的必經之處,同時也是這段堤畔岸線風情的美麗開端。

 

DSC03404

自行車道起始處及兩岸沿途鋪設的木棧道,在水柳相伴下顯得十分寧靜優雅,頗富詩情畫意;尤其陽光普照,黃金光輝灑滿整條水圳時,溪水清澈見底,朵朵嬌滴的荷花紛紛從水中挺身而出,耀眼動人,魚兒悠遊地在水中穿梭,若幸運的話,甚至能與成群的水鴨來個不期而遇。

 

DSC03032

順著水圳的蜿蜒流,徐徐騎乘單車於水岸棧道上,閒適的空氣中,充滿綠柳河水的味道,水岸花香的景觀,正溫柔地將城市擁抱入懷。

 

主DSC03446

想停下腳步休息,也能走到呈弧型設計的木製式休憩景觀帶,靜靜地坐在水岸邊的親水階梯旁品味閑靜的河景岸上更設有木頭看板,介紹著曹公圳的築圳歷史和新面貌的起源與現況,從緩慢與放鬆中去體會曹公圳的迷人之處。

 

主

前身為日本鳳山通信隊基地的「明德訓練班」,原為日本有鑑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驗,體驗到與南海、印度洋等航海船艦保持通信的重要性,故於一九一九年完成無線電所興建,掌握敵人與部隊動態。民國六十三年改為明德訓練班,負責管束軍中頑劣份子,如今已被文建會列為國定古蹟。

 

主DSC03303

令人聞之色變的明德訓練班,始於今年三月中旬起每周六日局部對外開放參觀。營區中除擁有濃厚的軍事色彩,空間氣氛,徜開的紅色大門裡「永遠忠誠的標語醒目耀眼,頗有震懾人心之效,並配置有眷村文化協會的義工,在進門處負責發放簡介資料和介紹明德班的過往歷史,令人念念不忘。

 

DSC03316

營區中除南側區域較為突出,其餘皆呈現圓形的幾何圖案。入口左側高近十二公尺的建築碉堡,為日本海軍駐守此地時電信所的所在處,名「第一送信所」平面近似矩形,兩側覆土成斜坡狀,從空中偵照十字樣式,屋頂上亦覆蓋上泥土和綠草掩飾其軍事用途,雖已歷經歲月摧殘而導致牆面斑駁,然依舊如銅牆鐵壁般穩固。

 

DSC03314

營區中周圍的混凝土座墩為固定通信的拉線基座,內有三座混凝土座墩,尺寸長十公尺、寬七公尺,係以固定高二百公尺的通信主塔,現今雖只存留下拆除的痕跡,卻依舊能想見建造時的浩大場景。

 

DSC03324

入口處右側盡頭的建物為「第二送信所」,所有耐爆門皆以圓形操作盤來進行開關,類似艦艇中的水密門扇開啟方式,相當新奇有趣;內部主要放置通訊器材,有自給自足的發電設備,已於幾年前全數搬遷至宜蘭,然而偌大的空間裡仍流露出森嚴的氛圍。

 

DSC03333

DSC03346

除碉堡和送信所的建築,訓練班境內亦包含有小碉堡和辦公廳舍等建築,無論在柱子、拖樑和牆身的磚砌皆有細膩美觀的工法,都不禁使人欽佩日本的工藝技術和品質。

 

主DSC03167

由軍事基地搖身一變為民眾休憩場所的「衛武營都會公園」,早期是重要的陸軍營區以及新兵訓練中心,高聳的圍牆增添幾分神秘森嚴感,令人望之卻步,卻是許多民眾回憶當兵的起點。如今時空轉移,從二00四年的最後一天起,衛武營終吹起熄燈號,解除它近百年的國防任務,褪下一排排的鐵絲網,將這片廣達六十七公頃的土地改闢為都會公園和重量級的文化中心。

 

主DSC03203

公園內主要以迷彩為普遍視覺意象,融合自然、人文與歷史,包含夢境公園、自然探索營區、迷彩基地等五花八門的區域。

 

主DSC03094

都會公園採開放式出入口的設計而無制式的大門,從北區三多路旁筆直而寬闊的人行道能直接連結到園區蓊鬱的樹影和綠色的草坪,大人小孩紛紛迎向大自然的懷抱。

 

DSC03190

成群的老榕樹營造了一片幽靜的空間,很適合倚樹迎風納涼,或帶著咖啡和下午茶餐點享受這片鬧中取靜的優雅愜意。

 

DSC03075

DSC03091

續往前行,將抵達佔公園一半空間的自然探索林區,係利用原有營區植栽因高速公路屏障已形成群落的優勢,提供人與生態和諧共存的體系,並設計以補植方式呈現熱帶森林及濕地樣貌。

 

DSC03078

DSC03088

其中,北湖西側的人行橋橫亙於湖水兩岸,形狀如同一棟蓋在湖面上的小木屋,遊人們緩步其中,能減低人為干擾而透過觀察窗觀賞園區生態,靜靜地看著綠頭鴨和白鵝們在池水中自在地划水著水底下眾多魚群穿梭覓食,好不熱鬧

 

主DSC03182

南區完整寬闊的空間裡建築外觀紛紛塗上數位迷彩的圖案,成為公園中顯著的目標。而最受遊客青睞的水塔眺望台則保留了原有營區中央的水塔,並且在洲遭新增坡道,讓遊客盤旋水塔而上,俯瞰全區的視野,體會這片城市綠洲的結構美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理查先生 的頭像
理查先生

Mr.Rich @分享每一刻。生活處處有驚喜

理查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