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一種看見美的方法,名為陶醉。它躲藏在優美的旋律中、細膩的文句裡和戀人的懷抱中,唯有用心去感覺、去觸碰,才能拉近與它的距離。清悠地漫步在后里的鄉間小道,綠油油的田野風光中,這時,由薩克斯風傳來醇厚又帶點淒涼的樂音,不斷地從音樂家的指尖流洩而出,放在心裡細細品嚐,將會有一股暖流湧出,洗滌一身煩燥的心情。這就是薩克斯風的迷人之處啊!

 

由廢棄的舊山線鐵道改建而成的「后豐鐵馬道」,距離長,運動量足,沿線景色也會依據路段,綻放不同的精彩。初乍此地,可以選擇至當地租車。由起點進入,沿途綠樹成蔭,一路上皆為愜意的緩下坡,夾道歡迎每一位遊客,並充分利用地形的高低差和林木有效阻隔車道外的汽機車干擾,使鐵馬能族御風而行,感受友善氛圍。

 

「九號隧道」是整條鐵馬道的一大賣點。已有百年歷史的鐵路隧道,全長約1.2公里。

 

在縣府的創意巧思下,牆面有因年代久遠留下的水漬和精心佈置的舊照片,漆黑冷濕的隧道頓時成了一條時光走廊,賦予了嶄新的用途和面貌。加上隧道本身南北向的設計通風條件良好,即使大熱天通過,依舊十分涼爽。

 

穿過隧道,另有一番不同景致,橫跨大甲溪總長約380餘公尺的「花樑鋼橋」就在眼前。

 

這時,可以卸下單車,仔細觀摩這座日治時期建造的鐵橋,眺望腳下的大甲溪沿岸,河床似豆腐般,以灰白色的不規則形狀四處散落,與橋樑形成一幅蕭瑟的景象。

 

返回起點,鐵馬道旁正是占地廣闊的「后里馬場」,場區內除了保有大量的日式老建築,還有約21匹的良駒以供騎乘;同時,為避免馬隻因近親繁殖造成身型矮小,所有馬匹皆從國外進口。老少咸宜的「親子騎乘專用馬」是深受小孩們喜愛的區域,在專人陪同下,可以乘坐在馬背上繞場一周,配合滴滴答答的馬蹄聲響,享受另一種騎馬漫步的快感。

 

后里其實最出名的就屬製造西洋樂器,已在世界佔有一席之地,而這一切都緣起於民國36年的一場大火,焚毀了地方鄉紳張基盤從日本進口當時即為罕見的薩克斯風談起。

 

意外發生後,由於張連昌先生擅長工筆畫,於是將已損壞的薩克斯風解體,花費半年時間,把約四百個細部零件逐一繪製成圖,重新拼裝,完成第一把本土製造的純手工薩克斯風。產品完成後因大受好評,張連昌先生遂改行在后里蓋起工廠,專門製造起薩克斯風,陸續收了百位徒弟;後來,這些人各立門戶,在民國70至80年間,甚至有高達20幾間工廠在生產。

 

薩克斯風製作時,以往全憑手工,從剪裁、敲打到組裝等達十多道繁瑣工序,靠的是精湛工法和經驗;過去,尚未專業分工時,每一位師傅都要全程負責,學習每個零件製作,否則就無法成為一名好的師傅。

 

如今,雖然有加上機器模具組的協助,但是人力分工更為精細,任何一個小環節依舊是反覆地檢查和測試,就怕一個不小心,影響到薩克斯風的優美音色。這一切心路歷程,都在「張連昌薩克斯風博物館」詳細記錄著。

 

進入博物館,仿彿來到薩克斯風的奇幻世界,一邊訴說著張連昌先生的動人故事,另一面的小房間裡擺放各種音色和材質的薩克斯風。在欣賞這些耀眼奪目的工藝品時,可以進一步瞭解中、高音等樂器在外型上的區別和吹奏技巧,以及因為外觀的不同材質,也會影響音色,增長見聞。

 

參觀完後,還可以順道去隔壁的倉庫,拿起薩克斯風的音孔蓋,自行彩繪喜愛的圖案後拋光和噴漆,做成造型新穎的項鍊和鑰匙圈,才不枉費來到這薩克斯風的故鄉。

 

后里另外也是台灣花卉的主要產地,境內頗受春神眷顧,無論是別出心裁的巧思造景與景觀園藝,都選擇在這座純樸的農村中盡情盛放它們的生命,而這之中,就不得不提一年四季都有各式花卉在園區中繽紛綻放的「中社觀光花市」。

 

園區中前半段,沿途可見在房舍內和地面上,擺放著一盆又一盆多種充滿活力的花卉和花材,並展示各式應景盆栽,時常可見全家大小一同來此選購理想中的盆栽,指指點點著討論每一盆的特色。

 

穿過魚池與盆栽區,花市後方別有洞天,擁有一望無際6公頃的花海,即使心情再怎麼不愉快,也會被眼前這片花卉嘉年華吸引。

 

率先映入眼簾的是鬱金香花園,鮮豔欲滴的艷紅花海中央,還有座巨型荷蘭風車矗立,恍如置身國外。再者是歐式花園及玫瑰花園,前方是紅的、黃的、紫的等匯聚成七色花田,令不少遊客興奮得在花海中雀躍奔跑,一點也不輸給台北的花博。

 

其中,盛開的香水百合代表婚禮的祝福,魅力非同凡響,總能吸引即將踏上紅毯的新人取景,亦或是在荷蘭風車、粉紅色鋼琴和可愛小木屋的溫馨景物旁,都能留下情訂終生的幸福倩影。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理查先生 的頭像
    理查先生

    Mr.Rich @分享每一刻。生活處處有驚喜

    理查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