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一直給人優閒靜謐的美好印象,因為得天獨厚的自然美景,四周群山環繞,平原上水田和菜圃密布,不禁讓人想多花點時間駐足流連,靜心觀賞隨著四季變化的田園風情。尤其在進入三星鄉後,道路兩旁盡是綠油油的一整片青蔥田,瀰漫著誘人的香氣,無時無刻吸引著旅人的味蕾與記憶。
原名電火溪的安農溪,總長約二十公里,早在日治時期就已提供發電廠運作而頗富盛名,不僅照亮蘭陽平原,同時也是農作物灌溉的主要水源。今日,安農溪雖因科技文明的迅速發展,已非占有舉足輕重地位,然而由於溪水的滋潤下,造就窄寬不一的河道和湍急的水流,成為泛舟的最佳選擇地。
安農溪的泛舟路線是由天山村下湖橋至張公圍親水公園,每年六月至十月為泛舟旺季,全程長達十公里,約需二小時即可完成挑戰。民眾於泛舟協會報到處簽到後,另會派遣專車接駁至起點處;每艘橡皮艇中都有一位教練隨行,當學員確實著上救生衣、安全護帽和溯溪鞋等裝備,做好一切安全措施後即可出發。
順著水流而下,泛舟河道緊張刺激與悠閒輕鬆共存,分成挑戰區、驚險區和後半段的戲水區。
挑戰區沿線兩岸綠野千頃、阡陌縱橫,該段水流湍急、坡度陡,好似乘風破浪,全身濕了又濕,乘員尖叫聲連連,歡笑不斷;中途偶爾有碰撞,或卡到石頭,但只要收起船槳,抓緊艇中繩子,遵循教練指示就不會噗通下水了。
驚險區河道雖由窄變寬,但沿途多險灘激流,河面蜿蜒且溪谷落差大,時常需要同船的夥伴奮力搖槳,節奏一致,穩定船身方向,不但考驗體力,也檢驗團隊精神。
接近終點時,有一處成六十度斜坡的人工滑水道,號稱是安農溪的溜滑梯,水流較不急,所有人不妨都可以走出橡皮艇,做些趣味的活動。
像是平躺於水面上,雙手抓緊胸前救生衣後,順勢滑下,能享受重力加速度的入水快感,絕對讓人意猶未盡。
處於三星鄉大隱村與冬山鄉柯林村交界處的「柯林湧泉生態圳路教育園區」是另一處親水不過卻讓人可以靜下心來的景點,主要利用珍貴的天然湧泉水,並於圳岸旁植栽綠色花木潤飾,開闢成一處適合水生動、植物棲息繁殖水域環境,使周邊田園景觀和農村生活的面貌煥然一新,更加拉近民眾與自然生態的距離。
藏身於一片綠色田野中的柯林湧泉教育園區,由筆直的農田道路段切割成兩個區塊。
臨近水門的園區,湧泉旁有一條幽雃且佈滿綠色植物的步道,盡頭的水閘門是這片生態區調節水源的重要功臣,同時兼具當地農田灌溉排洪功能,水流清澈豐沛。
值得一看的,當屬由人工營造的階梯式魚道,便於水中生物自由迴游,不因閘門而破壞部分魚類的習性,維護水生物魚類族群等生態平衡,極富知性教育功能。
另一端的湧泉池塘區塊則闢設一條小徑步道,全程是以枕木鋪成,兩旁保留及種植的原生植物,茂密成林、綠意紛紛。
在此樹蔭下穿梭,沿途可觀賞潺潺溪流的優美景觀,水面上不時有一連串的氣泡湧現,清澈冷冽,種植浮水植物等水草,適合魚蝦棲息。此外,柯林湧泉的田間小路可銜接安農溪自行車道,若有興趣來一趟自行車之旅,在這裡可以感受農家生活的純樸味。
在三星鄉中,其實還有一處綠林茂密蓊鬱,在清澈的湖水配合下,美麗景致讓人一見便難以忘懷的「長埤湖生態風景區」,園區中的長埤湖又名「九芎湖」,因湖面呈長條狀而得名,水源來自地下湧泉和雨水匯集而成,終年不乾涸,海拔高度約一百九十公尺。
一般遊客除非行前做足功課,否則往往與入口擦身而過,渾然不知看似平凡無奇的山谷中,藏有渾然天成的美景。
由台七丙路段轉進長埤湖風景區,首先迎面而來的是一望無際的草原腹地,據悉早年此處為日據時期軍事馬場要地,如今對於露營愛好者而言,這片營地廣大得可以舉辦各式各樣的團康活動。
孩子們可以恣意地玩耍跑跳,亦或騎乘單車、放風箏等,自在且悠閒;而若想一窺長埤湖幽靜美景,則需經由停車場旁的坡道涵洞進入,即可來到其藏身處。
長埤湖四周青山環繞,平穩的湖面更能映照周圍山影,景色煞是迷人,順著環湖步道輕鬆散步,沿途可聆聽蟲鳴鳥叫,湖內更有成群的綠頭鴨及黑天鵝,悠遊滑過水面,使平靜的湖中熱鬧不少。
接著尋原路返回後,湖邊的景觀涼亭可讓人歇腳納涼,無論是小酌茶飲或放空一番,都很怡然自得,甚至不時可見三五好友閒坐畔邊,任微風徐徐,不禁有曲徑通幽的滿懷詩意。
行經台七丙,由三星往天送埤的方向,左手方有一片綠油油的鄉間景色,以及多座傳統農村古厝出現眼前,在陽光下閃閃生光,煞是好看,田園風味十足。在這當中,有一座仿城堡而建的精致建築,悄然矗立於農地旁,尤為醒目,雖然至今已物換星移、人事已非,仍吸引路過的車輛,放慢速度,甚而停下來一探究竟。
以溪流中大卵石築起的「槍櫃城」,起源可追溯於清代時,漢人移民來此開墾,為防禦和對抗原住民所創建的重要建築物,如今雖然已經過重新修繕,將原本空洞的內部充分利用為三星鄉托兒所兼活動中心用地,卻絲毫不減其人文歷史價值。
外觀上,槍櫃城雖僅殘留部分城牆與城門,卻依舊留存原貌,由內往遠方看,能遍覽恬靜的田園風光,重溫早年戰場的光景。
遺址旁挺立一棵百餘歲老榕,底部盤鬚糾結,錯綜複雜,由遠處觀賞,身型好似雙鶴翩翩起舞的奇景,當地居民視為神木,據聞能靈祐當地居民平安。後方為一片綠蔭遮天的乘涼地,環境清幽明靜,每當下午時分總有不少當地民眾留連於此,總是充滿著輕鬆與自在感,讓人心境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