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車子駛進旗山,道路兩旁綠油油的一片綠海,是令人陶醉的香蕉城景觀。散步在這走過歷史的山城,多元融合著古老的建築、風味十足的小吃和親切的人情,就連一草一木也都彷彿有著愜意的情緒,和傳統農莊的建築情調風格全然不同。放慢步伐,逐步欣賞,一種跨時代的細微聲音正傳入心坎,此時,我陶醉了!

 

「旗山老街」以旗山火車站為起點,範圍含蓋復興街、中山路和華中街一帶。早期,旗山糖業非常盛行,車站就扮演著載物的責任,後因糖業沒落和載客量不足,導致旗尾線於民國67年全面停駛,71年拆除所有軌道,唯留下旗山火車站的身形。

 

經由重建的旗山火車站,屬一棟融合仿維多利亞和哥德式八角斜頂風格的建築,是旗山發展的開始,也是老街的重要精神地標。屋簷下方用垂直及水平木條拼貼裝飾壁面,彩繪藍白相間的顏色,覆蓋上灰色菱形與魚鱗狀屋瓦,有如童話故事中才會出現的典雅小屋。

 

原車站大廳上方有柳杉製的精巧木結構屋頂,在古蹟空間活化利用後轉型為充滿懷舊氛圍的展覽空間,回顧著火車站歷史和販售文創商品。

 

車站正門口前筆直的街道,是頗富盛名的中山路,在人車爭道下,收錄一棟又一棟歷經不同風華光彩榮景的建築。朝向人聲鼎沸的路段望去,各式商家密集,大小不一的招牌林立,一場傳統與現代的衝突正悄悄上演。

 

仿歐式巴洛克式建築,有些早已荒廢,有些則開發再利用,灌注現代商業的氣息,雖然都已不復舊觀,但依然盪漾著濃厚的鄉土況味,甚至隨便走幾步、轉個身,仰頭一看,在古今交錯的巷弄中總藏有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事物。

 

「旗山生活文化園區」的前身為縣定古蹟的舊鼓山國小校園,是一處已達高齡80多歲的舊校舍,充滿著集體童年回憶的地方。以「文化旗山,品味生活」為經營主軸,將原本閒置的空間,結合在地社團、文史工作者共同推動旗山的慢活風氣,建構在地特色與人文風情。

 

呈米白色圓拱造型的校區中,保存原始建築風格,放眼望去,綠樹成蔭,流露著古典優雅的氛圍。靜謐的時間中,坐臥在欖仁樹下的陰涼處,適合發呆一整個下午。

 

轉進走廊,一條寬闊筆直的熟悉感湧上心頭,下課時間同學們彼此起鬨追逐嬉鬧的情景,一幕幕的美麗過往如幻燈片不斷在腦中閃過,想不讓人駐足停留,多回憶一下,真的很難。

 

隨著時光的消逝,望著充滿懷舊的教室,有的整修而煥然一新,整齊擺放著咖啡木造課桌椅,猶想起在桌上又寫上什麼字,塗鴉上什麼圖案;或是,為了與坐在隔壁的同學保持距離,劃上楚河漢界,誰也不得超過,都難免令人會心一笑。

 

有的教室即活化利用成講座場地、簡報室和動手操作區等,也結合電腦  e化設備, 讓民眾可以瞭解旗山當地的文史及鄰近鄉鎮的景點。其中,一間名為香蕉文化館的教室,更是詳細記錄了香蕉對於旗山文化的影響和產銷量,將蕉農為了避免香蕉受到損傷,用獨輪車或推車把香蕉從蕉園運出來的景象陳列出來,以供遊客窺探,增長知識。

 

「武德殿」是另一個足以紀錄旗山歷史的建築,日治時期日人為倡行軍國主義,宣揚武士道的精神道德,於是引入日本文化,在台灣興建的武道場,供日裔軍警和青年子弟修練柔道、劍道。台灣光復後,陸續拆除或荒廢,全台只剩下3座,其中以旗山鎮的武德殿造型最為優美,但在一場無名火付之一炬而重建後,更訴說著今昔轉變而感慨良多。

 


整修後的旗山武德殿,是一座仿唐式宮殿建築,莊嚴又典雅。屋頂是以玻璃帷幕替代,本體以洗石子為外牆,磚造木構。轉角處立有三柱,整個屋身抬高,底部設有防潮的通氣孔,造型揉合唐式與和風建築,別有特色。

 

目前,武德殿已由旗山區公所交予太平里社區發展協會管理,除了開放供一般在地民眾舉手擺足,做健康操舒展筋骨,更不定期舉辦由當地社區居民親手繪製的各式畫作、陶藝等展覽活動,將室內空間充分活用。

 

太平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李永豐表示,武德殿具有悠久的歷史,前方運動場是昔日的日軍練兵場所,後方的日式平房建築為官兵宿舍,更彰顯出建築本身的獨特性。

 

內部的木頭地板和後方日式房舍也皆維持原貌,走進室內參觀,會恍如置身時光隧道,各有不同感受。如今,發展協會為了使遊客重新回味日式古風,在經過一番整頓和維修後,武德殿沉寂已久的雄偉氣勢,又即將活了起來。

arrow
arrow

    理查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