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台灣,日式建築對於一般民眾而言,一直有股熟悉又陌生的感覺湧上心頭。閉上眼睛,那是一種沉靜且不可觸及的遙遠情緒,洋溢著古典美的感覺。張開雙眼,和式建築散發著特有的寧靜之美,時光快門似乎在此打住,輕易地融合於四周景物之中卻又一點也不衝突。而這一切,都得從一個人煙罕見的小鄉鎮揭開序幕。

 

建造於明治年間的「虎尾驛」是日據時代留下的文化資產,原名「五間厝驛」,早期為台糖鐵路運輸的小火車站,除運載製糖原料甘蔗以外,也兼具轉運站的用途,無論南下或北上的旅客,皆須由此搭乘小火車到斗南車站後轉搭縱貫鐵路,尤其更是當地老一輩居民通勤和上學的共同回憶。

 

根據虎尾糖廠人員推估,虎尾驛與虎尾糖廠創建年代相同,擁有百年歷史,然而在六0年代之後,因為糖業的衰敗沒落而導致閒置,直到雲林縣政府重新修復後於九十八年正式開張。

 

虎尾驛呈一字型平面設計,入口外圍處設有門廊,主體屋面為四坡屋頂,門廊為二坡面屋架,外牆牆面為雨淋板;內部因屬於車站建築,故室內無封閉牆面,僅增加部分木作進行隔間,從裡到外隨處可見日式走道、木窗和木門等建築,洋溢濃厚的日式風格。

 

火車站內最能勾勒起人們想像空間的舊式售票口,後方區域改為販賣部,主要販售文創商品和古早味食品,前方牆面上的木製旅客火車時刻表,也已改為虎尾驛五分車的到站時間。

 

最吸引人的是,由於虎尾驛緊鄰虎尾糖廠的後方倉庫,走至車站後方的木簷下,便可看到一大片散落於鐵軌上的貨運車與火車頭,若在每年製糖期前來,甚至還有機會欣賞到全國僅存的以五分車運載甘蔗來往的景致,聞著陣陣飄來的甘蔗香,享受悠閒的懷舊氛圍。

 

座落在林森路精華要道的「合同廳舍」,則可說是當地頗負盛名的日式古蹟建築。這棟日式廳舍,創建於1939年,曾是虎尾最高大樓,日據時代主要做為虎尾郡役所直轄的派出所,消防組以及公會堂的聯合辦公廳舍。

 

由於中央設有瞭望塔式閣樓,一旦發現街內有冒煙的情形即立刻敲鐘通知警消搶救,同時也有指揮作戰的功能。

 


採高塔建築形式的合同廳舍,主要係利用傳統的混擬土搭建而成,外觀運用單一色調設計而無多餘的華麗裝飾物,卻更能顯現其沉穩和實用的特性,散發出一段待人挖掘的成長故事。

 

內部空間組織如同立面造型,以中間入口將空間分隔為左右兩區,各有獨立出口,當有火警發生時,消防員能同時朝向中央主要區域跑動,避免延誤救災時機。

 


循著樓梯來到廳舍的二樓,中間的梯廳將空間一分為二,梯廳東側原為公會堂,為一開放性空間,已經過大量的重新翻修而顯得較為細緻,目前開放一般團體來函申請各式藝文展覽。梯廳右側空間為消防人員寢室,地面並有一圓洞作為隊員緊急出勤下至一樓之用,做工頗為細緻。

 

來到高塔頂端的瞭望台,午後的陽光透過不同身形的窗戶灑落進來,綻放著過去的輝煌,輕輕拉開那扇年事已高的木門走到戶外,廳舍雖已被四周林立的高樓包圍,比較之下難免有些相形失色,但仍然有種令人無法磨滅的懷舊情感在慢慢發酵,等待民眾仔細品嚐。

arrow
arrow

    理查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